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/ 分类-学艾灸 / 正文

[艾灸,妇科疾病,十四]品略 - 个人图书馆 - 分享知识,收藏好文章!

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边二维码加关注

“一起学艾灸“系列,小编会整理出10个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。今天讲的是妇科疾病的艾灸方法。

(十四)艾灸治疗妇科疾病

俗话说,宁治十男子,不治一妇人,由此可见妇科疾病病因之复杂、治疗过程之曲折。妇科疾病的反复发作或者久治不愈,跟日常很多不良生活习惯、患者情志、身体免疫力等息息相关。妇科病看起来难治,但是若用艾灸来治疗妇科病,却简单又有效!

妇科病都有哪些呢?阴道炎、膀胱炎、盆腔炎、输卵管炎、附件炎、宫颈炎、卵巢炎(早衰)、白带异常(有异味)、外阴瘙痒、尿道炎、腺肌症、卵巢囊肿、子宫肌瘤、其它附件囊肿、恶性肿瘤、宫寒、痛经、不孕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。

健康的子宫需要血液的供养,人体的五脏六腑生化的气血通过“带脉、任脉、冲脉、督脉”源源不断的供给给子宫,滋养子宫。也就是说:子宫的气血充盈,生殖系统就健康!

跟血有关的都有哪些呢?

因此“子宫”的健康跟“肾、心、脾胃、肝”有直接关系!

跟子宫直接发生关系的经络有哪些?

跟带脉、任脉、冲脉、督脉有直接关系,而以“冲脉”为主,因为冲脉为“五脏六腑之海”也叫“血海”;“任冲”二脉,起于“胞中”;穿腹部而过;实际上督脉也起于“胞中”。这3调经络又相较于“会阴穴”

引起带下病的主因是湿邪;脾又主运化水湿之气,如果脾的功能足够强大,可以将湿邪轻松代谢掉,妇科也不会有问题!

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;微信搜索zyk38142804,脾还有收摄控制血的作用。如果脾虚了,生血的能力就弱,就会血虚;控制血的能力也会弱,月经就会忽多忽少。

而调脾胃最好的穴位就是,任脉上的中脘穴、肚脐;和胃经上的足三里。肚脐还是全身湿邪的大本营!

跟子宫关系还紧密的一个部位就是我们的屁股,而屁股又是全身寒邪的大本营!屁股上面的八髎穴,临近子宫,也是盆腔器官的神经血管的汇聚之处;因此也是我们艾灸驱寒除湿治疗妇科病的要穴。

理解了上面的内容,接下来就简单了,大部分妇科疾病都可以艾灸这些穴位。

腹部、腰部穴位在艾灸时,微信搜索妇幼健康与经络食疗,最好准备多孔艾灸盒或者联排艾灸罐,可以同时艾灸。腿部的单穴可以用单孔艾灸盒或者随身灸,也可以手持艾条悬灸。

除了上述妇科病的艾灸方法外,还有三个特例需要强调下:

1、子宫脱垂

子宫脱垂,多由气虚下陷,带脉失约,冲任虚损,或多产、难产、产时用力过度,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,损伤胞络及肾气,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。

艾灸取穴:百会、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
时间:百会可以艾条悬灸,微信搜索zyk38142804,每次艾灸10分钟,每天一次。其余穴位艾条悬灸,每穴15分钟左右,使用艾灸仪器的话,时间适当延长。灸至皮肤出现红晕,温热舒服的感觉,7天一疗程,休息1-2天,再进行第二疗程,一般灸2个疗程。

2、血崩

血崩是中医的名称,是形容月经过多或非时而下,像河流决堤,崩泻而下,凡功能性子宫出血、生殖器炎症、肿瘤等妇科疾病均可出现这一症状。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,出现面色苍白、头晕目眩、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。

艾灸取穴:隐白穴

时间:艾条悬灸,每穴15分钟左右,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。每日可灸3~4次,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~2天,使疗效更为巩固。

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虽然疗效显著,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,病情危急时,应及时送往医院。

3、外阴瘙痒

各种妇科炎症引起的外阴瘙痒、有异味,都可以采取坐熏疗法,效果不错。

本文内容还有不全,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了,各位艾友可以通过本文内容自己多加琢磨,灵活掌握,所谓万变不离其中。

昨日分享:

精选阅读:

⊙版权声明: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相关文章

图文皆来源于网络ai,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