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外营养(Parenteral Nutrition,PN)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治疗方法,主要用于治疗因消化道功能障碍、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,肠外营养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、消化道功能障碍:如胃肠道手术后、肠梗阻、消化道出血、急性胰腺炎等,这些情况下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,无法正常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,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补充。
2、营养不良:如慢性消耗性疾病、恶性肿瘤、严重感染、烧伤、创伤等,这些情况下患者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增加,而摄入不足,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补充。
3、特殊人群:如早产儿、新生儿、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等,这些人群由于生长发育或疾病原因,对营养的需求较高,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补充。
4、消化道疾病:如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,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,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,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补充。
5、消化道手术:如胃癌、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,患者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补充营养物质,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。
6、其他原因: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(如抗生素、抗肿瘤药物等)导致肠道菌群失调,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;或者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、肝肾功能不全等,无法正常代谢和利用营养物质,需要通过肠外途径补充。
需要注意的是,肠外营养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,以下情况应慎重考虑肠外营养的使用:
1、短期消化道功能障碍:如急性胃肠炎、急性阑尾炎等,这些情况下患者的肠道功能损害是暂时性的,随着病情好转,肠道功能可以逐渐恢复,不需要长期依赖肠外营养。
2、肠道功能尚未完全丧失:如部分肠梗阻患者,肠道功能尚未完全丧失,可以尝试通过鼻饲或胃管喂食等方式补充营养。
3、肠道功能可恢复:如肠道手术后早期,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,可以通过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的方式,减少对肠外营养的依赖。
4、肠外营养并发症:肠外营养可能导致感染、血栓形成、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,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应慎重考虑肠外营养的使用。
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,在特定情况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,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肠外营养治疗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,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