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,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的治疗方法,它主要用于那些无法通过正常口腔摄入食物或消化吸收的患者,如严重胃肠道疾病、消化道手术后、食管癌患者等,肠外营养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,还有助于维持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稳定,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,肠外营养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,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注意和控制。
肠外营养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、严重胃肠道疾病:如急性胃肠炎、慢性肠炎、肠梗阻、克罗恩病等,这些疾病导致患者食欲减退、消化吸收不良,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物质。
2、消化道手术后:如胃切除术、肠切除术、造瘘术等,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胃肠功能,而肠外营养可以作为术后康复的重要支持措施。
3、食管癌患者:食管癌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,影响食物摄入,肠外营养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。
4、早产儿: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低,生长迅速,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保证其生长发育,肠外营养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。
5、其他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:如消瘦型重症肌无力、多发性硬化症、糖尿病昏迷等,这些疾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,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物质。
肠外营养的主要并发症包括:
1、感染:由于静脉输注管道和药物的使用,容易导致细菌感染,如细菌血症、败血症等,严格无菌操作和抗生素预防是预防感染的关键。
2、肝损伤:长期使用大量脂肪乳剂可能导致脂肪肝、肝功能异常等,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脂肪乳剂用量,定期检测肝功能。
3、电解质紊乱:长时间静脉输注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,如高钾血症、低钠血症等,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解质监测和及时调整。
4、腹腔积液:长时间静脉输注可能导致腹腔积液,增加穿刺难度和感染风险,应定期进行腹部检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腹腔积液。
5、营养过剩:过多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可能导致肥胖、高血糖等问题,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,避免营养过剩。
6、血栓形成:长时间静脉输注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,如深静脉血栓、肺栓塞等,应加强肢体抬高、定时翻身等措施,预防血栓形成。
7、肠道损伤:长时间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肠道黏膜萎缩、损伤等问题,应适当改变配方成分,降低对肠道的刺激。
8、医源性肝脏损伤:部分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肝脏毒性,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脏损伤,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,定期检测肝功能。
肠外营养在治疗严重胃肠道疾病、消化道手术后、食管癌患者等特定情况下具有重要作用,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,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。